全球運動相機品牌Insta360宣布於台灣正式推出全新口袋級相機Insta360 GO Ultra。新品延續GO系列輕量免手持的設計基因,僅53克的機身內搭載1/1.28吋感光元件與5nm AI晶片,不僅支援4K60fps、PureVideo夜拍模式與運動 HDR,更首次導入 可更換microSD卡設計,並具備70–200 分鐘長效續航與 12 分鐘快充至 80% 的電力表現。Insta360 共同創辦人暨行銷副總裁 Max Richter 指出,GO Ultra 是將 Ace 與 X 系列的 AI 運算與影像技術融入 GO 系列的代表作,目標是讓用戶在日常、旅行或極限運動中,以直覺操作捕捉精彩瞬間。
GO Ultra的升級亮點集中在 影像性能與續航突破。更大的感光元件進光量較前代提升221%,配合全新環境光感測器與AI晶片,大幅減少噪點並加速影像處理,讓夜拍與高反差場景的細節表現更接近肉眼觀感。靜態影像方面,支援5,000萬畫素照片與HDR拍攝,滿足動靜態全方位需求。
瑞典相機品牌哈蘇 (Hasselblad)宣布推出新款中片幅相機X2D II 100C,作為旗下第二款1億畫素中片幅機種,相比前一代不僅在自動對焦與影像品質上全面升級,更帶來號稱業界最強的10級防手震,而在售價上也變得更具「競爭力」。
影像與對焦全面升級
前一代X2D 100C雖然能拍出細膩影像,但在技術上顯得保守,甚至缺乏連續自動對焦功能。因此,哈蘇這次在X2D II 100C終於將此短版補齊,成為哈蘇首款支援AF-C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的機種,並且透過AI演算法與LiDAR輔助,大幅提升低光環境下的對焦精準度,讓移動拍攝與連拍 (最高3fps)不再問題。
新款背照式設計感光元件同樣具備1億畫素規格,支援16-bit RAW與最高15.3級動態範圍,X2D II 100C同時成為首款支援「真正端到端HDR」的中片幅相機,能有效避免過曝,保留更多高光細節,並且提供Ultra HDR JPEG與HDR HEIF格式,讓攝影師能直接在機背螢幕檢視真實效果。
業界最強10級防手震
此外,X2D II 100C更在5軸機身防手震系統提供高達10級震動補償效果,超越富士GFX100 II的8級防震,以及特定Canon機種的8.5級防震表現,成為目前規格最強的防震系統。哈蘇強調,攝影師甚至能「徒手拍攝數秒曝光」而無須依賴腳架支撐,藉此帶來更多創作可能。
目前網路盛傳 Canon 預計將於 2025 年 9 月初發表一款全新 Compact Cinema EOS 系列相機,市場普遍解讀為正面迎戰 Sony 近年主導的 FX 系列。
Canon 的策略轉向
Sony 於 2021 年推出全片幅 FX3,隨後在 2022 年發表 APS-C 格式的 FX30,並在 2025 年帶來 FX2 與小改款的 FX3A,逐步鞏固在緊湊型電影攝影機市場的主導地位。儘管 Sony 亦有 FX6,但其體積與專業定位已接近傳統電影攝影機,與 FX3、FX30 這類「輕巧型」產品並不完全相同。
過去 Canon 主要依靠 EOS R 系列等混合型相機,透過兼顧攝影與錄影來吸引市場。但面對 Sony FX 系列的強勢表現,Canon 現在似乎決定以 Cinema EOS 品牌切入該領域。市場傳聞指出,新機型將以 APS-C 規格率先登場,對標 Sony FX30,並可能提供更強規格以體現品牌多年技術積累。
若 Canon 首先推出 APS-C 規格產品,未來很可能延伸至全片幅版本,以正面對應 Sony FX2 與 FX3A。市場也關注這是否能成為 EOS R5 C 的真正後繼機,解決過往在韌體與操作性上的限制。Canon 已擁有多款適合靜態與動態混合拍攝的機型,但針對專業電影創作的專屬設計,仍是品牌需要補強的一環。
價格帶與市場定位推測
Canon 今年推出的 EOS R50 V,雖屬入門級產品,但已針對影像創作者需求進行調整,並以相對親民的價格切入市場。若即將登場的 Cinema EOS 新機能以 2,000 至 2,500 美元價位,提供明確針對電影製作的設計,勢必將提升 Canon 在專業影像領域的競爭力。
HOVERAir AQUA 另推出全新配件——Lighthouse(燈塔),可佩戴於手臂,全面操控 AQUA 的起飛、降落、錄影、模式切換與遠端召回。「虛擬錨鏈」功能會在 AQUA 超出設定範圍時,自動提示返航。此外,AQUA 配備 1.6 吋 AMOLED 顯示螢幕,支援即時預覽與快速回看素材,無需連接手機。
AQUA 是一款為水域環境精心設計的消費級航拍裝置,操作簡便、使用零壓力。
零零無限創辦人兼 CEO 王孟秋表示:「AQUA 是 HOVERAir 使命的自然延伸,我們希望賦能使用者在陸地或水域上,自由、無拘束地記錄生命中最精彩的時刻。」
GR IV 搭載全新設計的 GR LENS 18.3mm F2.8,在保留前代等效 35mm 格式的 28mm 視角與 F2.8 大光圈的同時,兼具優異成像性能與纖薄設計。
鏡頭結構採用 5 組 7 枚光學鏡片,其中包含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(末組鏡片為大口徑非球面元件)以及高折射低色散玻璃鏡片,可實現由中心至邊緣皆清晰銳利的高對比、高解析影像,同時有效抑制變形與色差。
2. 高品質、高解析度影像
為了提升解析力、呈現豐富階調並增強感光性能,GR IV 搭載全新設計的背照式 APS-C 尺寸 CMOS 感光元件,具備更高感光度與更低雜訊,並結合升級版 GR ENGINE 7 影像處理引擎。
憑藉約 2574 萬有效像素所帶來的超高解析影像與優化的影像處理性能,GR IV 能夠輸出極高品質、解析力與階調表現兼具的照片。
相機同時搭載理光原創的加速器單元,將感光元件捕捉的高訊噪比影像數據最佳化後輸送至影像處理引擎,實現最高 ISO 204800 的超高感光拍攝能力。
3. 更進化的原創 SR 防手震機制
GR IV 內建理光原創研發的 SR(Shake Reduction)防手震機構,可在按下快門瞬間有效補償手震影響。
搭配大幅提升的補償演算法,這套 五軸防震系統 不僅能在一般拍攝時減輕因俯仰、水平偏移與旋轉造成的影響,還能在近拍時有效抑制平移震動,防震效果最高可達 6 級快門補償。
4. 啟動時間縮短與高速自動對焦的進化 AF 系統
GR IV 採用全新設計的鏡頭鏡筒與優化的啟動流程,將啟動時間縮短至約 0.6 秒,創下 GR 系列歷史最短紀錄。
此設計同時縮短了切換至近拍模式及鏡頭收納的時間,大幅提升相機的快拍能力。
高速鏡頭驅動機構與感光元件的高速資料讀取,確保了高速對焦與更高的對焦精度。
此外,低光源環境下的對焦速度,以及影像平面相位對焦系統的精度與覆蓋範圍皆經過優化,全面提升 GR IV 的自動對焦性能。
5. 輕巧、纖薄且兼具機能性的機身設計
為了提升快拍性能,GR IV 的機身經過徹底重新設計,實現輕巧、纖薄與高機能性,滿足快拍相機的核心需求。
機身比以往 GR 系列更纖薄,同時確保穩固握持感;背部的拇指握柄採人體工學曲面設計,提供緊密而舒適的握感。
操作按鍵與轉盤的布局重新規劃,模式調整(ADJ)桿更改為旋鈕式,讓操作更直覺、更順手。
機身骨架採用輕量且高剛性的鎂合金製成,進一步提升拍攝與攜帶時的耐用性與可靠性。
6. 快速切換最適合主題的曝光模式
當相機曝光模式設定為 程式自動曝光(Program AE) 時,GR IV 新增 Program Auto Ex 功能,讓攝影者只需簡單旋轉前方電子轉盤,即可瞬間切換至 光圈先決 AE;旋轉後方電子轉盤則可切換至 快門先決AE。
此外,新增快拍距離先決 AE(Sn)模式,可依據快拍時主體距離與景深效果的搭配,拍攝景深感更突出的照片,進一步擴充曝光模式的選擇範圍。
7. 影像控制功能新增「電影模式」,拓展視覺表現範圍
在原有 12 種影像控制效果模式的基礎上,GR IV 新增 電影模式(Cinema Mode),可選擇偏黃或偏綠色調,重現昔日底片電影般濃郁且莊重的氛圍。
除了可調整飽和度、色相、亮度、對比與顆粒效果*等基本參數外,此模式還新增「強度」與「顆粒尺寸」兩項可調參數,讓攝影者能創造更豐富的視覺效果,並依照片特性選擇最適合的收尾風格。
使用者設定的效果可加入影像控制選單中作為自訂模式使用。
8. Bluetooth® 與無線 LAN 雙重連線功能
GR IV 採用 Bluetooth® 與無線 LAN 的雙重通訊系統,可輕鬆與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配對。
專為 RICOH GR 系列設計的全新 GR WORLD 應用程式,能簡化多種連線操作,包括將影像傳輸至手機、透過手機遠端遙控快門,以及將相機的定位資訊傳送至智慧裝置。
9. 高解析度 LCD 螢幕,戶外顯示極佳
GR IV 配備 3.0 吋、約 1,037,000 畫點 的高解析度 LCD 螢幕,採用無空氣層結構,在觸控面板與強化玻璃保護蓋之間填充特殊樹脂,可有效降低光線反射與散射,提升戶外拍攝時的可視性。
內建戶外顯示模式(Outdoor Monitor Setting),可在明亮戶外或昏暗室內都保持良好顯示效果,並新增 自動模式,可依拍攝環境光線自動調整螢幕亮度。
10. 其他功能
1. 於感光元件前方的 UV/IR 截斷濾鏡上新增防污、防靜電鍍膜,搭配原有的超音波震動機制,進一步提升 DR II(Dust Removal II)除塵系統的除塵效能。
2. 支援 Full HD 動態錄影(1920×1080 像素、每秒 60 格),採 H.264 錄影格式。
3. 除了可自訂 ADJ 轉盤與 Fn 鍵的功能外,亦可在指定曝光模式下,自訂前後電子轉盤與曝光補償鍵的功能。
4. 內建 RAW 轉換功能,可在拍攝後直接於機內調整 RAW 影像參數並輸出 JPEG 格式。
5. 內建大容量記憶體,儲存容量約 53GB。
6. 支援選購 GW-4 廣角轉接鏡,可將視角擴展至等效 35mm 格式的 21mm 超廣角。
7. 相容於新開發的 RICOH GF-2 超小型閃光燈(選購配件,預計與 GR IV 同步推出)。
8. 裁切模式(Crop Mode) 可拍攝等效 35mm 格式下的 35mm(1500 萬像素) 或 50mm(700 萬像素) 視角影像。
2025年徠卡相機迎來歷史性的一刻,那便是徠卡 I 型相機誕生 100 週年,上一篇提到徠卡 I 型相機的起源,以及為相機界帶來的革新,也為徠卡打下重要的里程碑,因此這次 100 週年的重要時刻,舉行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,帶領大家一同見證與回望這百年。此次在徠卡的誕生地威茲勒市中的徠茲公園內,舉辦了三場特別有意思的攝影展,包含美國街頭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喬爾・梅耶羅維茨的作品展、法國攝影師愛德華・埃利亞斯的新聞報導作品展覽、音樂人兼徠卡攝影師傑米・卡倫的攝影展等,於 9 月 21 日止,盛情邀請民眾們參與展覽。
首先,帶大家來看三位攝影師的經典作品,身為美國街頭攝影師的重要人物喬爾・梅耶羅維茨,以色彩鮮明的風格聞名,此次的展覽「《觀看的快樂》The Pleasure of Seeing」作品橫跨多個年代,包含60年代的紐約街頭,以及之後在歐洲、中國等地的作品,再到2001年911事件的震撼畫面,以及多張未公開的作品,他透過精細的構圖技巧,用鏡頭捕捉下歷史永恆的瞬間,每一張照片都引人入勝,看著作品彷彿穿越回到,那不可追溯的過去中,感受到他當下按下快門的心情。展覽由梅耶羅維茨親自操刀打造,除了展出多張他的作品外,更是敘述著街頭攝影一流派的演變。
喬爾・梅耶羅維茨的作品。(圖/徠卡 提供)
另外一位是英國身為音樂家、詞曲創作人的演奏家傑米・卡倫,舉辦的 These Are the Days,他的作品涵蓋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,在相片中記錄了他與樂手、同伴、好友的故事與經歷,就如同觀看他的日記一般,在欣賞作品的同時,邊看邊了解,他的生活與故事,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洗禮與情感連結。最後一位則是,法國的攝影記者愛德華・埃利亞斯,舉辦的「目擊者 Eyewitness」,以鏡頭刻畫下最真實的歷史,從戰爭、逃亡、壓迫、貧困,他記錄著那不可抹滅的記憶,並傳遞給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