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在挑選筆電時,大都會從處理器、記憶體、儲存空間…等看起,但隨著 Apple 推出自行研發的 M 系列晶片給 MacBook 系列使用,並強化 Apple 生態系後,現在挑選筆電前,不如先決定要買 Windows 筆電,還是 Apple 電腦,因為這將會是不同系統的選擇,並影響其他規格的考量。
當然,Window 系統目前還是最普及的平台,可選擇的機型也較為豐富,在軟體的支援度上更為成熟,且大部分的公司及學校的電腦設備,還是以 Windows 為主,如果學校或公司對 Apple 電腦的支援度不高,建議還是選擇 Windows 系統,才不用一直花時間或金錢去找相容的軟體版本,且可選擇的品牌也較多,產品類型也更為豐富,不管是輕薄筆電、電競筆電、創作者筆電…等,都有許多機型可以選擇。
至於現在愈來愈多人使用的 Apple 電腦,旗下的 MacBook 則是使用自家開發的 macOS 系統,產品線較為簡單,分為 MacBook Air 及 MacBook Pro,除了深受設計工作者喜愛外,也愈來愈多學生使用。也因為系統相對 Windows 來說較為封閉,不會中毒是一大特色,當然,並不是真的不會中毒,只是因為系統的封閉性而讓機率較低,同樣也因為系統的封閉,軟體及遊戲的支援相對較少。
圖/ Apple
除了 Windows 電腦、MacBook 外,市場上其實還有 Chromebook 可以選擇, 是搭載由 Google 推出原生於 Chrome 瀏覽器的 ChromeOS 系統,由於結合 Google 服務,且少了系統的授權費用,價格也更親民,大都應用在教育市場及商用市場,目前市場的選擇也不少。但因是以雲端工作平台為訴求,因此並不能安裝桌面軟體使用,但由市集下載對應的工具使用。
處理器:Intel、AMD、Apple M 系列一次看懂
決定了系統之後,自然要了解筆電的基本規格,最核心的關鍵就是處理器,目前市場上還是以 Intel 為大宗,當然 AMD 也有對應的產品器可選擇,然而,如果是選擇 MacBook,就要認識 M 系列晶片。
至於 MacBook 系列使用的 M 系列晶片,是 Apple 於 2020 年發布首款以 Arm 架構設計的「M1」晶片之後,之後還有 M1 Pro 及 M1 Max,而在 2022 年再推出 M2 系列,目前也有 M2 Pro 及 M2 Max,搭載在 MacBook Pro 上,至於在 2023 年則推出的 M3 、 M3 Pro 及 M3 Max 晶片,同步搭載在 MacBook Pro 14 吋及 MacBook Pro 16 吋上
另一個好處是,如果購入一台遊戲用的 PC 或家用主機,別說 13 年,3~5 年效能就會開始跟不上新遊戲了,更別提中間可能會遇上故障、維修等問題。GeForce NOW 就沒有這個困擾,伺服器端會持續更新與維護設備,確保有足夠的運算能力,自動下載最新 DLC 以及遊戲軟體更新,隨時滿足當前遊戲的需求。
第一款試玩的遊戲,就是去年最熱門的《電馭叛客 2077》(Cyberpunk 2077),一開始覺得用外接的鍵盤滑鼠操控會比較靈活,後來還是改用 Xbox 遊戲手把更順手。
2077 最引人入勝的就是廣大而豐富的夜城樣貌,當畫面透過 MacBook Air 顯示出來時,實在有種說不出來的違和感,「MacBook Air 不應該有這種畫面才對啊?」在設定部分毫不手軟,直接將特效拉到最高,NVIDIA 最自豪的光線追蹤(Ray-tracing)也開起來,沒想到還跑得挺順暢的,大部分的時候我幾乎忘記這是透過雲端在玩遊戲,而完全沉浸在當個帥氣駭客裡。